|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阿薩德妻子:從倫敦西區出發的人生路 跌宕起伏…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阿斯瑪從倫敦西區出發的人生之路,可謂跌宕起伏


近期,土耳其媒體報道稱,敘利亞前“第一夫人”阿斯瑪·阿薩德在俄羅斯過得並不開心,希望結束婚姻並回到出生地英國。在叛軍聯盟於12月初推翻阿薩德政權並奪取大馬士革的控制權後,她和丈夫巴沙爾·阿薩德在俄羅斯獲得了庇護。

“不,它們不符合事實。”當地時間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回應這些報道時明確否認。他同時駁斥了有關巴沙爾在莫斯科生活受到嚴格限制以及其財產被凍結的傳聞。


自“秘密遁走”俄羅斯半個多月來,巴沙爾僅在12月16日通過社交媒體發布過一份文字聲明,聲稱自己本沒有離開敘利亞的計劃,是應俄方要求撤離的。迄今為止,俄羅斯主流媒體尚未披露巴沙爾在俄境內的任何照片。分析指出,莫斯科正尋求與敘利亞新領導層建立聯系,可能希望巴沙爾遠離新聞頭條。這種情況引發了外界對阿薩德一家在俄羅斯生活的諸多猜測。

阿斯瑪自今年5月確診患有急性白血病後,便暫停了公開活動。在抵達莫斯科前,她的公眾形象幾經轉變:從魅力非凡的“改革典范”,到戰亂中與癌症抗爭的“國家之母”,再到掌握經濟大權的“戰爭牟利者”,甚至有傳言稱她可能在未來接任總統之位。阿斯瑪從倫敦西區出發的人生之路,可謂跌宕起伏。



當地時間2017年9月7日,敘利亞塔爾圖斯,9月開學季,阿斯瑪去探望身亡士兵的子女就讀的學校。


大馬士革的“外來者”

阿斯瑪1975年出生於倫敦的一個遜尼派穆斯林移民家庭。父親是一名心臓病專家,母親曾是敘利亞駐倫敦大使館的一等秘書。為了幫助孩子融入英國社會,父母讓在英格蘭教會學校就讀的阿斯瑪使用更當地化的名字“艾瑪”。

每年夏天,阿斯瑪一家都會回敘利亞探親。在家裡,父親嚴格要求所有人只說阿拉伯語。不過,據阿斯瑪的朋友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回憶,她“非常英式”,對敘利亞幾乎沒有什麼興趣。


阿斯瑪與巴沙爾開始產生交集,大約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巴沙爾在倫敦學習眼科醫學,是家中六個兄弟姐妹裡唯一在海外留學的。他喜歡眼科手術的精確,“幾乎遇不到急診,也幾乎不見血”。而阿斯瑪在倫敦國王學院攻讀計算機科學和法國文學,並在1996年以一等榮譽學位畢業。盡管兩人見過幾次面,但這對相差十歲的年輕人當時並未產生特別的情愫。

在1994年之前,敘利亞政壇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巴沙爾的長兄、被當作接班人培養的巴塞勒身上。在巴塞勒因車禍意外早逝後,哈菲茲·阿薩德急召次子巴沙爾返回大馬士革。巴沙爾就此放棄醫學事業,加入軍隊,在五年內晉升至上校。

阿斯瑪在畢業後進入了銀行業工作,專門從事並購業務。這種經驗後來在敘利亞派上了用場。2000年春天,她在倫敦摩根大通完成了一筆生物科技交易,原本計劃赴哈佛大學攻讀MBA。然而,她突然消失了幾個星期。在重返工作崗位後,阿斯瑪說自己被一位敘利亞人迷住並定下了終身。她很快提出辭職,並放棄了去哈佛深造的機會。兩個月後,在2000年12月,她與巴沙爾結婚了。

這樁婚事被認為是奉“父母之命”。阿薩德家族所屬的阿拉維派在敘利亞屬於少數派,僅占總人口的10%。當時已經病危的哈菲茲希望將阿拉維派與敘利亞最大的教派遜尼派更緊密地聯合起來,因此選中了出身遜尼派且姿容出眾的阿斯瑪。但巴沙爾的母親阿尼薩卻更希望兒子能像自己與哈菲茲一樣,在家族內部通婚。另據資深中東事務記者薩姆·達蓋爾所說,阿斯瑪的母親則非常熱衷於促成女兒與阿薩德家族的聯姻。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